在家庭與信仰的旅途中,有些人經歷婚姻後仍堅持不放棄希望,火把行道會的李冠利牧師與妻子王心怡牧師,就是活出了一份盼望的見證真實。這對牧者夫妻在婚後歷經長年不孕、十二次流產的打擊,心靈的盼望雖一時動搖,卻未曾離開對上帝的信靠。在持續的禱告中尋求上帝的信靠時,上帝透視環境與人心動的工,使他們做出一個極順利卻極蒙福的-收養孩子。
如今這個被收養的孩子已經五歲多了,這些日子陪伴孩子成長,不僅讓李冠利夫婦親身感受到當父母的喜悅,更在其中發現靠著上帝的心意養育孩子,讓孩子的言行舉止重新堅定自己的信仰生命。
初步回應了上帝的呼喚
「收養,從來不在我人生的選項中,但當這個動物園出現在我們的時候,我知道,上帝在召喚我們。」王心怡牧師坦承,最初她對收養的懷疑,但上帝透過多次驗證,讓她逐漸感知到上帝的心意已經在他們生命中的面前逐漸顯明。
2019年,年僅六十歲的李赫進入了這個家庭,也進入了他們的生命與服事。透過上帝的安排與恩典,他們不僅成為孩子法律上的父母,更在信仰與愛的實踐中,活出了養育的父母身分。
收養的過程不僅是法律儀式的轉換,更是一種心靈的修練與信仰的操練。夫妻倆回憶,當確定了收養決定過去之後,他們發現事奉的節奏與家庭的動態沉默改變然。 「我們服事的行程都可以很有彈性,說走就走。但現在,我們要先安排孩子的作息與照顧,規劃出外探訪的時間,這對我們的牧會生活來說,是一種新的挑戰,也是新的善。」
雖然對於孩子收養依然存在著許多成見與好奇,他們卻從未踏上這條路,儘管當父母的過程中,心裡還是有很多不安。
有一次祈禱中,李牧師看到一個異象,耶穌牽著他的手,一起在高空中滑翔,並溫柔地對他說:「你不用擔心,我陪你,我教你。」這幅畫面深深觸動了他,因為他本身不會玩滑翔翼的人,然而這個異象,也讓他得到了完全交託給上帝,走上作為收養旅程的重要印證。
不隱瞞真相 活出真實的見證
在收養孩子的路上,李冠利與王心怡從不隱瞞李赫的身世,而是選擇以開放、公平的態度,讓他當時知道自己的來處。他們證明,只有建立在真理與愛上的家庭關係上,才能承受未來更多的挑戰。
「他是在整個教會的見證下被收養的孩子,是神所挑選的產業。他知道自己被愛,也明白自己不是偶然來到這個家,而是神計劃畫中的一部分。」李牧師說。
坦誠,也讓孩子在胎兒詢問與壓力時,能以更健康的方式與接納自己。
信仰的鏡子-從孩子身上看見自己
如今,李赫逐漸長大,開始進入學齡期,夫妻更深刻地體會到了「主而養」的體重與榮耀。他們不只是想把孩子養大,更渴望實現他進入神的命定與呼喚。
五年來的養育之旅,讓李牧師夫婦明白:收養孩子這件事情,不只是讓他們夫妻成為孩子的照顧對象,教養的過程中,更是折射出自己生命的鏡子。
「赫仔(李赫的小名)就像一面鏡子,把我們的生活態度、語氣、甚至動作全部照映出來。」王普拉笑著回憶,有一次她隨口發出一聲「切~」表示不悅,無意中才對孩子說一句話,兩歲半的赫仔此時學樣回應了一聲「切~」,讓她哭一聲。 「我們才發現,原來孩子學得這麼快,也這麼厲害,真的開始把自己束縛的舉止了。」
他們也發現,孩子會模仿他們祈禱時手插口袋的姿勢,會模仿滑手機的動作,甚至在情緒表達上也如出一慣。這使得牧者更自省,是否真正在家中活出與講台上一致的生命。
「我們不只在主日講台上教導人敬畏神,而是在每天的家庭生活中,透過愛與榜樣,引導孩子走在正道上。」王牧師深知,是親生父母或養父母,若想培育出敬虔的萬言,榜樣勝過千言。
小小回應 最大的安慰
王心怡牧師曾公開分享過,夫妻經常要分別到學校調解祈禱會,所以必須帶孩子帶著孩子去教堂,經常遇到一方面要忙著照顧孩子的需要。有時候服事的時間已經很晚了,佔據了李赫的睡覺時間。
有一次王牧師心中充滿愧疚,她在車上對兒子柔聲說:“赫寶寶,現在應該是你睡覺的時間了,可是爸爸媽媽今天都要去送衣服了,只好辛苦你一起陪我們了。謝謝你願意配合爸爸媽媽,真的對你很開心,也很感謝你……”然而辛苦出乎料的是,狹隘了一個成功了:李赫過去,你才成功了!”
原來身為傳道父母的多重多重,通通都看在孩子的眼裡。而從孩子口中的這句話,彷彿成為上帝穿透孩子所發出的一面,瞬間撫平了父母內心的表情,也肯定他們為神所做的一切沒有白費。
主要養育甘之如飴
「這不是一個人的孩子,而是神的產業。我們只是代為照顧。」李牧師語重心長地說。他也鼓勵正視收養的家庭:「不要先想困難,上帝會怎麼參與。祂若感動你,祂就會負責到底。」
最後,他補充說:“收養不是我們的記錄,而是上帝的主畫。如果你初步計劃好,上帝就會將他的羊遷徙給你,你會發現,這是一條值得走的美好旅程。”